欢迎访问苏州华成网络科技!

史上最有名的两首梅花诗,元代的一首清高无比,宋代的一首飘飘欲仙,千百年来难分高下

时间:2024-04-22 02:37 点击:158 次

凌寒绽放的梅花苏州华成网络科技,千百年来一直占据着国人的精神世界。

在寒冬腊月,其他的花卉经受不住严冬的洗礼,在枝头早已没了踪影。然而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在风雪中傲然绽放,向人们预报着春天的气息。

以梅花为寓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图片苏州华成网络科技

梅花以其凌寒而立,傲寒绽放的自然属性而被人们深深喜爱。梅花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甚至拟化为高尚品质的代名词。

本文仅举两首中国诗歌史上最有名的梅花诗。一首清高无比,一首飘飘欲仙,千百年来难分高下

其一、史上最低配的梅花诗人王冕,却写出了史上最高配的梅花诗,最后两句成为千古绝唱。

其二、史上最有名的隐逸诗人林逋,却写出了史上最唯美的梅花诗,每一句都美得让人心醉。

图片

梅花文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里的这句话,我们再也熟悉不过了,有不少人都拿这句励志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说它励志吧,单看字面意思就知道。

原话大意是说,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磨砺中显现出来的,而梅花的清香来自于它经历的寒冬的考验。

当然,透过字面意思,这两句话还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没有经过痛苦的千锤百炼,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质和才华不会轻易地得到。

所以说,这些美好的事物是经过持续努力,并克服一定的困难才得到的。在磨炼中成长,生命才会绽放绚丽的色彩,生命才会有宽度和厚度。

图片

正是因为梅花有着这样的品质,人们对它情有独钟,人们为梅花的美丽而点赞,人们转发、分享、评论着梅花的品质。

人们甚至亲切、友好地将梅花与兰、竹、菊称之为“四君子”,松、竹、梅也被合称为“岁寒三友”。

人们喜爱梅花是有理由的,在雪中绽放的梅花,为色彩单调的冬日带来一抹靓丽的色彩。梅花不畏严寒、坚强自傲的精神象征,都成为人们寄寓情感的载体。

文人墨客也会以独有的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咏梅作品精彩纷呈,梅花也一直是艺术作品中被表现、讴歌的形象。

图片

人们喜爱梅花的情感还可以从书画、诗词中得到观照。

王安石的《梅花》诗中的名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苏轼在《红梅》诗中说梅花:“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在苏轼眼中,梅花的色泽俨然是醉美人的韵致。

南宋词人刘克庄在《汉宫春》一词中写道:“冰层雪积,独伊点绛凝脂;应冷笑海棠醉睡,牡丹未免丰肌。”刘克庄笔下的梅花是如此娇羞孤傲,情趣盎然。在词人眼中,梅花也是幸福吉祥的象征。

卢梅坡《雪梅》一诗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通过对比的手法,别出心裁地表现出了梅花与雪花的美,成为咏梅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以梅花自比,借梅花落寞凄清、饱受风雨的情形来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宣泄胸中的郁结之气,并通过赞咏梅花的精神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字里行间寄寓着诗人的爱国情怀和高洁的人。

图片

王冕以梅为诗,以梅为画

梅花的色、香、味、形,在诗人笔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不同的咏梅诗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梅花的形象不仅出现在诗歌中,还出现在其他艺术作品中,比如绘画作品。

在诸多咏梅的诗歌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被人们广为熟知,这两句清高无比的诗句出自元代诗人王冕之手。

该诗因为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满满的正能量,被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成为莘莘学子的必备古诗词之一。原诗如下: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图片

这是王冕的一首题画诗,也就是题写在梅花画作上的诗歌。

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对梅花情有独钟,在绘画上专注于画梅。

王冕种梅花、画梅花、写梅花,他将自己的无限情思寄托到一朵朵梅花身上,并由此创作了大量的梅花画和梅花诗。

王冕所爱的不仅是梅花的形貌,更是梅花的精神。

他种的是现实中的梅花,但是他绘画中的梅花、诗歌中的梅花却高于现实中的梅花,那是诗人精神世界中的梅花。

王冕笔下的梅花形象,有着深刻的含义,被赋予了高尚和坚贞的人格意义,成为文人精神世界的寄托和物化形式。

图片

王冕的这首《墨梅》诗,是题写在墨梅画作上的一首诗,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来看这幅画作《墨梅图》。

此画是王冕精心描绘的一幅精品佳作。在此画中,一枝梅花从画面右上角向左边伸展开来。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

此作构图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墨色浓淡变化丰富、层次分明,颇有节奏和韵律,满幅珠玉迸发,清气袭人。

王冕所描绘的梅花,是墨梅,用淡淡的墨色点染而成,因此并不艳丽,但是画中的梅花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澄淡高远,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

梅花不愿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只愿散发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整幅作品没有设色,恰好符合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是画家借物抒怀、借梅自喻的情感表达。

图片

王冕在画作上题写的两首咏梅诗与画中的梅花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王冕将画、诗、人有机地融为一体。

其中一首就是家喻户晓的这首《墨梅》诗,其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更是成为蜚声诗坛的名句。

《墨梅》诗开篇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个断骨出自北宋文学家曾巩的散文《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王冕借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并取得很高造诣的典故,彰显自己刻苦学画的精神。

图片

王冕晚年在诸暨枫桥镇北九里山的水南村,他清贫乐道,淡泊名利。他种梅、画梅、写诗咏梅。

同时,他善于吸收融合宋元以来文人水墨画的技法,加以发展和创造,经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形成了稳重、秀逸、清婉的个性风格。

在他的笔下,梅花呈现不同的姿态和神韵,画梅手法日趋成熟,画梅艺术臻善臻美。

后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通过诗画对比就会发现,王冕《墨梅图》画作上的梅花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

诗人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王冕喜爱梅花,写了大量与梅花有关的诗作,他爱的不仅仅是梅花这一植物,更是具有清香气息的梅花精神。

图片

诗人笔下的“清气”指的是梅花与生俱来的清香之气。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出身贫寒,为了维持生计,他白天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学习,他到佛寺的长明灯下苦读,经过常年持之以恒的学习,终于学有所获。

王冕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于是他归隐浙东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这两句也表明了诗人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品格。

王冕的梅花题画诗妙就妙在虽不直接写梅花,却足以传达出梅花的神韵。王冕的诗很少直接出现“梅”字,也较少出现写梅花形状的句子。

但是诗人用“梅花”为题,就突出了梅花的神韵,体现了“画为无声诗,诗乃有声画”的艺术境界,也传达出诗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生追求。

图片

王冕之所以如此钟爱梅花,是因为从梅花的品性中,王冕似乎看到了自己理想的精神品格,就是如同梅花与生俱来的清香之气一样。

清气”不仅仅是梅花本身具有的气息,更是梅花精神的外在表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追求与梅为友,与梅相伴的生活。王冕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在清贫中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信仰。

所以他始终能够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他不需要别人的赞赏或者肯定,要的就是坚持自己。

在这首诗中,由淡淡的墨痕点染而成的朵朵梅花,透过画卷,梅花的清香之气却弥漫在天地之间。

梅花的品质就是人格的体现,墨梅画的丰姿与诗人傲然的形象融为一体,墨梅诗的韵致与诗人高尚的品质合二为一。

图片

林逋美得让人窒息的梅花诗

还有一首梅花诗,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咏梅诗词中不可复制的精品佳作,获得了无数人的高赞和评论。

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谓形神兼备,唯美动人。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梅花的姿态美、生长习性、情趣和境界,更为可贵的是诗人还着意刻画了前人不曾描摹过的梅花的枝干。原诗如下: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图片

林逋(?-1028年),字君复,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州市),生活在北宋初期,林逋也是一位诗人,后人称他为“和靖先生”。

林逋性格孤傲,洁身自好,他喜欢过恬淡平静的生活,自甘贫困,看淡名利。成年后,林逋遍游江淮一带的风景名胜,这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见闻。

大约40岁后,林逋隐居杭州西湖畔的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经常唱和。林逋以湖山为伴,寄情山水,吟风弄月,足迹20余年不曾踏入城市,布衣一生。

林逋选择隐逸的生活,与他恬淡的性格有关,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进入仕途,一生未婚。

林逋在风景宜人的孤山种植了大量的梅花,庄园里还养了很多的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图片

每当有客人前来拜访林逋时,叫门童子纵鹤放飞,在湖中泛舟的林逋看见飞鹤之后,知道是有客人来了,然后他就棹舟归来。

当时的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李及等人都很敬佩林逋的为人,又爱他的诗作,都曾来到孤山做客,与林逋诗歌唱和。

鉴于诗人的清贫生活,他们都给予了林逋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林逋的生活也很照顾,还为他修建了新宅。林逋交游广泛,他与范仲淹、梅尧臣也都有诗唱和。

宋真宗闻其名,赐予了林逋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并诏告府县要时常关照林逋的生活。

苏州华成网络科技 "WenQuanYi Micro Hei", "Helvetica Neue", Arial, sans-serif;font-size: 18px;letter-spacing: normal;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林逋并没有因为享受特殊津贴而沾沾自喜,他也没有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还是过着与梅为伴,与鹤为伴的隐士生活。

周围的人劝他进入仕途,都被林逋婉言谢绝:“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可见,林逋真心向往的生活,就是他当下选择的孤山隐逸生活。

图片

天圣六年(1028),林逋去世。当地官员也向朝廷上报了林逋的死讯,宋仁宗听闻后嗟悼不已,赐谥“和靖先生”,坟茔就建在林逋生前居住的孤山故庐侧。

现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是纪念林逋的风景名胜。

宋代诗人王淇有感于林逋爱梅的心性和人格,为此还专门写下了一首《梅》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由此可见,林逋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在当时有多大。

林逋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通过对林逋生平资料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他是以隐者的形象自居的,他寄情于山水间,以梅为伴,可以说隐逸的情怀才是诗人思想中最重要的。

图片

林逋的《山园小梅》在宋朝就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尤其是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人们更是赞誉有加,被称为千古名句。

当时的许多诗词评论家在他们的诗话、词话、甚至笔记中对林逋的《西园小梅》都有评价。

如宋代汪萃写过一首《满江红》的词,词中直接以林逋的诗歌(加黑字体)入词:“唐宋诸公,谁道得、梅花亲切。和靖、先生诗出,古人俱拙。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尽后来、 作者斗尖新,仍重叠。”

宋代葛胜仲在《洗溪沙·梅》一词中,也说林逋的咏梅传神:“东阁郎官巧写真,西湖处士妙传神。”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说:“林逋处士,人称其《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

图片

南宋诗人方蒙仲在《和刘后村梅花百咏》中这样写道:“吟人写物例浮夸,未易形容是此花。好事休刊和靖集,一 联已足自成家。”

方蒙仲说的梅花“未易形容”,也就是说要把梅花的形状和姿态描摹好,是不容易的事情。

元代诗论家方回《题东平张智卿梅轩尝以墨梅一幅自随》说:“大庚岭头江南北,生平走遍梅花国。天下梅花诗最难,和靖居士占第一。”

方回给了林逋这首诗高度赞誉:言下之意就是林逋的这首咏梅诗胜过其他诗人的咏梅诗了。

南宋著名词人、词学评论家张炎在《词源》下卷中也说:“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太白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诚哉是言也!”

图片

张炎认为在咏梅方面无人能与林逋相比,他还引用李白赞誉崔颢黄鹤楼题诗的故事,张炎评价:林逋写下咏梅诗后,后来者就难以超越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运用细腻精巧的笔法,非常传神地描写出梅花的神态与神韵。

这一别出心裁的写法直接影响了其他诗人们对于梅花的描摹与吟咏,诗坛上由此也多出了一个新的咏梅流派。

从宋至今,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评述络绎不绝,而对于诗中的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点赞与评论更是持续生成和发酵。

图片

《山园小梅》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七言律诗,从字里行间来看,是写梅花的诗,而且详尽描绘了梅的风姿。

毋庸置疑,此诗笔笔写梅花。如果结合诗人生平轶事,再仔细品读鉴赏的话,就知诗人真正的着力点了。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以其简短的形式描写作者心中的理想与情感,正因为其简短,所以最能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

而林逋的《山园小梅》也是一首有感而发的诗歌,表面看,诗歌字字句句在写梅花,透过表象看实质,则字字句句在写隐士,诗中的梅花就是隐士,隐士就是梅花,一笔一墨无不意在隐士。

林逋正是在梅花这一意象中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情怀,诗中的梅是林逋隐士人格和精神情感的外在表现。

所以,隐逸思想才是这首诗的重点,诗人是以梅花言志的,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掉了。

图片

首联两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大意是说: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很显然这是在描写梅花的生长环境,实际上也点明了梅花的主人所居住的环境——小园。

在百花凋零的季节里,只有梅花不惧严寒、傲雪独立,在孤独寂寞的小园中占尽风情,使得众芳的平庸与梅花的独特形成对比。梅花清丽脱俗的风姿和傲寒而立的形象,更是诗人隐士人格的象征。

诗人用其他的花和梅花作比,梅花傲雪独立的形象正是诗人孤傲、洁身自好的性格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就是诗中“占尽风情”四个字的含义,位于孤山的小园是梅花所处的环境,也是诗人林逋这位隐士的居住之所。

图片

林逋诗中多次提及小园,在给侄子林宥的诗中写道:“本无高亮似阳城,但爱松风入耳声。五亩自开林下隐,一尊聊敌世间名。”

可见,林逋的这个园子面积只有五亩,就像诗题中说的“山园小梅”那样,只不过遍植了许多的梅花而已。

林逋隐居孤山小园,对世俗之事并不反感,他有不少身在官场的朋友。对于世俗,林逋始终满怀包容之心。侄子林宥中进士,他还满心欢喜地作了《喜侄宥及第》一诗。

作为梅花生长的环境,赖以为生的载体,山园也是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是一个远离世俗之气的地方,守卫自己的一方净土,这是最理想的隐逸状态。

生活在孤山小园之中的林逋,他的思想和视野并未与世隔绝,他过的不是与世隔绝的生活。

因为这里不仅有山园,还有山园里的梅花,更有山园和梅花的主人,山园、梅花、隐者三位一体。诗歌的首联虽然很隐喻,但却是不同凡响的开篇,是诗歌的神韵与格局的高光时刻。

图片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意是说:稀疏的梅花影,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这两句描绘的是园中梅花在溪边月下的美丽身影,实际上还是写隐士的高洁品德。梅花的美丽姿态和清香吸引人,喻指诗人闲适的隐逸生活状态和美好的品德。

上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描绘梅花曼妙的姿态。“疏”字写出梅花五叶花朵在枝头的稀疏之感。

诗人欣赏的就是梅花稀疏的状态,也暗喻出隐者的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诗人认为真正的隐逸生活应该就是远离喧嚣,归于淡然恬静的状态。

在赏析的时候,“横斜”这个词语也是有寓意的,“横斜”是对梅枝曲折形态的生动描摹,是一种闲适之态,寓指隐士随意自在的生活状态。

他们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随心而动,泛舟江上,闲吟闲咏,有梅相伴,有白鹤相伴。仔细一想,原来“梅妻鹤子”林逋的隐逸生活很是惬意十足啊。

图片

“水清浅”说明园中溪水澄澈,道出隐士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与俗人不同。

世俗的生活纷繁复杂,而隐士的世界远离俗世的车马喧嚣,淡泊清净,如一泓清水。

“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句写梅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诗意美轮美奂。梅香喻指隐士的美好品德,隐士的品德之美正如梅花,香气四溢,打动旁人。

“暗”字强调梅花淡雅香气无迹可寻的微薄感觉,说明隐士品德之美是通过隐士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身边人的。

“浮动”用通感手法,把诗人赏梅时通过嗅觉感受到的香气转移为视觉上的体验。“浮动”和“暗”字又互相照应,淡淡梅香慢慢扩散,弥漫在诗人周围。

图片

月下赏梅,梅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此情此景,美轮美奂,这是隐逸生活中再美好不过的事情了。

此句历来为世人所称颂,它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表层的“梅意象”的唯美,更在于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操守。

诗人写梅不直接刻画梅的姿态,而通过写梅花在水中的倒影、梅的暗香,再通过周围溪水和月光的环境描写渲染出来的,这样就将梅的风韵刻画得异常精彩了。

心静不下来的时候,读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品味月光下美轮美奂的梅花,感知诗歌唯美的意境,会让浮躁的心灵归于平静。

图片

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两句大意是说:鸟儿也在远处偷偷地看着梅花和赏梅的诗人,粉蝶也陶醉在梅花的美丽姿态和清香中。

在这里,诗人显示出一种孤芳自赏、自得其乐的隐者心态。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这两句写梅花对自然生物霜禽和粉蝶的吸引,紧接上两句所写的隐士品格动人之处,说其品格之美对众人的吸引。从诗意来看,这又是时间上的递进,很明显这是梅花在白天时的状态。

“欲”和“偷”这两个动词运用得非常精彩,将鸟儿想靠近梅花却又不敢靠近的神态表现得很传神。鸟儿偷看与蝴蝶陶醉,都说明梅花的风姿绰约是如此令人神往。

图片

梅花与隐者一样,都有迷人的魅力。世俗之人对隐士高洁人格的慕名也是如此。他们想前来拜访隐者,却又不敢轻易地接近。

宋代彭乘的《侯鲭录》,是一本记述唐、五代诗文、词以及人物轶事的笔记。在《墨客挥犀》一节中记述了杭州知州李及拜访林逋的故事:

李侍郎(李及)性清介简重,知杭州,恶其俗轻靡,不事游燕。一日微雪,遽命出郊,众谓当召宾朋为高会,乃独访林逋处士,清谈至暮而归。

可见,林逋作为一名隐者的独特人格魅力,也可见他高尚的情操得到了世人的赞誉,以至士大夫、文人墨客都会前来拜访。

图片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大意是说,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林逋虽然隐居孤山,但是他与外界的联系并未中断,而且他的朋友圈都是文化圈的名人文士,与他相交之人都是志同道合的高雅之士,林逋和他们保持着书信往来和诗歌唱和的活动。

从今存的林逋诗歌来看,其中如《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送范寺丞仲淹》、《病中谢冯彭年见访》、《酬昼师西湖春望》、《寄梅室长》、《答谢尉得替》、《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等诗歌,都是和他人的唱和酬答之作。

梅圣俞是诗人梅尧臣,他清高爱民,以诗著称于世;范仲淹为政清廉,也以诗文著称;陈尧佐为人宽厚,是士大夫中的楷模。

图片

与林逋唱和的这些人都是以人格操守和诗文著称于世的,所以诗人说的“幸有微吟可相狎”就很好理解了。

隐逸的生活少了城市的喧嚣,少了城市的车水马龙,但是隐居的清静,隐逸带来的闲适与自得其乐是城市生活所没有的。

再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常能一起吟诗作赋、共赏梅花、泛舟湖中,未尝不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诗人说“不须檀板共金樽”,这又如何赏析呢?

檀板与金樽象征着仕宦身份,而那些不是诗人的追求,或者说不是诗人想要的生活状态,他想要的只是平淡自然,是与梅为伴,与鹤为伴的平淡自然的隐居生活。

图片

小话诗词

赏画品诗,翰墨飘香,诗画传情。

透过王冕的《墨梅图》与《墨梅》诗,梅花的清香气息似乎扑面而来,梅花的高风亮节似乎跃然纸上。

诗人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这幅画与这首诗有着相同的题目,诗人将画、诗、人有机地融为一体。

《墨梅》一诗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也可以说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

而林逋《山园小梅》呢,表面上写梅花,其实是写诗人的隐逸之情,全诗是林逋隐逸生活的写照。林逋算得上是第一位直接用梅花写隐者的人,从此梅花在高雅脱俗、坚韧不拔之外,又多了一种文化标签——隐逸之人的代称。

诗人以园中小梅自比,描写了隐者的生活环境,隐者的审美情趣,抒发了作者的人格操守,还写到他的交往。

《山园小梅》是一首表达自己心迹的诗作苏州华成网络科技,透过诗作,可以看到林逋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品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Powered by 苏州华成网络科技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 My-Web © 2013-2023 版权所有:真心相伴,不离不弃,爱心支持,一路相随,!